《聯(lián)合早報》中文版2月16日報道:根據(jù)新加坡統(tǒng)計局昨日發(fā)布的《2021年住戶收入主要趨勢》報告顯示,新加坡受雇居民住戶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shù)從2019年與2020年的0.452,降至去年的0.444。
若將政府各項補貼措施和稅務(wù)減免納入考量,去年的基尼系數(shù)進一步降至0.386,略高于2020年的0.375,仍是2000年以來的第二低。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陳恩賜副教授說,報告顯示新加坡總體收入差距略微縮小,這可能是因新加坡去年的經(jīng)濟逐漸復蘇,讓低收入群體從中受益。與此同時,較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則下滑。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也認為,政府過去10年來針對低收入群體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帶來顯著影響,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新加坡去年所有家庭每名成員平均獲得5096新元的政府補貼。但世界各地較高技能雇員的收入正在日益增加?!斑@一趨勢預計將持續(xù)下去,成為政府解決不平等問題的一股強大阻力?!?/p>
統(tǒng)計局的報告顯示,受雇居民住戶的工作月入中位數(shù),從前年的9189新元增約3.6%,達到去年的9520新元,超越疫情前水平。若考慮通貨膨脹,實際月入中位數(shù)同比增長1.5%。從長遠來看,居民住戶的月薪中位數(shù)也取得實際增長,2011年至2016年增長為3.2%,2016年至2021年的增長為0.8%。
較低收入住戶去年的人均工作月入增長幅度最大,收入最高10%住戶月入則下滑。特斯拉博士指出,各階層、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實際月入取得增長,表明新加坡人力需求強勁,顯示經(jīng)濟在一定程度上回歸至疫前的增長趨勢。盡管如此,考慮到全球通貨膨脹飆升與其他宏觀經(jīng)濟及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目前難以確定這一增長趨勢會持續(xù)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