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解讀國際仲裁”系列講座之“國際仲裁中的證據披露與特權”
2022年7月14日,貿仲直播間“解讀國際仲裁”系列講座第四期“國際仲裁中的證據披露與特權”成功舉辦。此次活動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境內外國際仲裁實務專家參與研討,共吸引各界人士近12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平臺關注收看。
講座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國際爭議解決研究院(IDRA)聯(lián)合主辦,由羅夏信律師事務所(Stephenson Harwood LLP)、盈科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漢坤律師事務所及39 Essex Chambers分別作為支持單位。貿仲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女士致開幕辭,威科集團法律合規(guī)部總監(jiān)Gwen de Vries女士致歡迎辭,貿仲事業(yè)發(fā)展處副處長陸菲女士主持了開幕式。
Gwen de Vries女士在歡迎辭中就威科最新推出的Kluwer Arbitration Practice Plus從其功能、優(yōu)勢和使用指引等方面進行了簡要介紹。
(威科集團法律合規(guī)部總監(jiān)Gwen de Vries女士致歡迎辭)
解常晴副院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貿仲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常設仲裁機構之一,不僅代表了中國仲裁的國際品牌,也是國際仲裁的中國經驗。就“國際仲裁中的追加與合并”“多份合同仲裁”等國際仲裁領域熱點問題的解決方式,貿仲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在國際仲裁通行做法的基礎上發(fā)掘貿仲獨有的特色之處,契合仲裁參與者所需。
(貿仲仲裁院副院長解常晴女士致開幕辭)
第一個議題以“證據披露”為主題展開研討,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費佳律師主持該議題,并與金杜律師事務所顧問杜卓南律師、大成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合伙人Robert Rhoda律師、倫敦39 Essex Chambers的Philippe Kuhn大律師一起分享了不同法域下證據開示、舉證規(guī)則、如何處理涉及保密信息的證據披露,證據披露的利弊以及有效運用等專業(yè)問題。
第二個議題“特權”由倫敦39 Essex Chambers亞洲首席執(zhí)行官Abhinav Bhushan先生主持。香港Temple Chambers的Queenie Lau大律師圍繞法律特權概念、適用情形以及當事人如何處理特權等問題對香港特區(qū)法律特權的規(guī)定進行詳解。威科集團Kluwer Arbitration Practice Plus主編Kiran Nasir Gore女士從普通法角度介紹了文件披露程序,并結合經典案例講解了法律特權的啟動與保護措施。3PB Barristers, Chambers的Philip Bambagiotti大律師以內部法律顧問的特權為切入點,比較分析了不同法域對法律人員和當事人之間在特權上權利和義務的差異。
(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貿仲事業(yè)發(fā)展處副處長陸菲女士、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費佳律師、金杜律師事務所顧問杜卓南律師、大成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合伙人Robert Rhoda律師、倫敦39 Essex Chambers的Philippe Kuhn大律師、倫敦39 Essex Chambers亞洲首席執(zhí)行官Abhinav Bhushan先生、香港Temple Chambers的Queenie Lau大律師、Kluwer Arbitration Practice Plus主編Kiran Nasir Gore女士、3PB Barristers, Chambers的Philip Bambagiotti大律師)
此次“貿仲直播間——解讀國際仲裁”系列講座分四期進行,涵蓋了國際仲裁中的追加與合并、損害賠償與估價、證據、證據披露與特權等熱點問題,共吸引各界人士近39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平臺關注收看。
“貿仲直播間”作為貿仲的品牌活動,邀請國內外仲裁實務專家、學者一同探討仲裁實踐中的難點問題,凝聚國內外仲裁實踐成果,以期為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在跨境法律服務市場提供專業(yè)服務的中國涉外仲裁人才貢獻力量,落實國家關于涉外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為建設法治中國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同時,系列講座旨在進一步加強中外爭議解決領域交流互鑒,促進各國法治事業(yè)與法治文化協(xié)同發(fā)展,為更加有力地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貢獻智慧和力量。
復制鏈接或掃碼觀看往期中英文回放
https://vet.xet.tech/s/1EcgGl